坐诊时很多捂着伤口跑来的人第一句话就问:医生,这块鼓起来的到底是结节还是增生,哪个更严重?别急,先把镜下看的东西换成大白话:结节像是瘢痕里打了个“死结”,范围不大,摸起来一颗小硬豆;增生则像“失控的修补队”,胶原不停往上堆,越垒越厚,还可能把邻居皮肤也拉进来,这就是瘢痕疙瘩的前身。
从麻烦程度上说,增生往往比结节更折腾。小结节如果位置不碍事、不红不肿,多数静观其变即可,偶尔涂点硅酮凝胶帮它软下来。增生就不同,它会红、会痒、会半夜把你挠醒,还可能因为穿衣服摩擦破溃。更闹心的是,一旦增生跨出原始受伤边界,就算瘢痕疙瘩,治疗回合变多,复发率也跟着上去。
那怎么一眼分辨?三招够用。一看颜色:结节多偏淡或肤色;增生常带鲜红或暗红。二摸硬度:结节像小石头,边缘清晰;增生则像橡皮,压得下去又慢慢回弹。三量大小:拿尺子量,两个月长出2毫米以上的多半是增生。
h2处理前的小自查
把灯光打平,正对镜子做三件事:拍一张照片存档,标好日期;早晚用指腹轻压瘢痕,记录疼痒等级0—10;再把衣服摩擦区域也拍照对比。这样下次复诊或者线上问本院医生,就能给出最直观的资料,避免一句“好像大了”说不清。
如果自查发现瘢痕在两个月内明显增厚、颜色更艳、夜里痒醒次数增多,就别再观望。第一步可以是居家压贴,用弹力绷带或硅酮贴片,坚持3—4周;若仍继续往上窜,就及时上传照片,让医生判断是否要上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或染料激光干预。
h2别让瘢痕“记仇”
胶原疯长像野草,割一茬又长一茬,所以治瘢痕不是一次完事,而是一场持久战。术后或外伤14天是黄金干预期,越早下手,增生概率越低。很多人等到瘢痕红得发紫才来看,等于让“野火”已成燎原。前几天一位骑电动车摔伤膝盖的小伙子,两周后膝盖鼓起一道“肉棱”,及时打了一次软化针,再配压力护膝,半年复查已平得只剩一条淡淡印子。他自己感叹:要是一开始怕麻烦不管,现在估计就蹲在手术台了。
日常护理记住四字口诀:压、润、防、动。压就是持续弹力压迫;润指保持瘢痕湿润,硅酮凝胶或含洋葱提取物的软膏都行;防是防晒,紫外线能把红色瘢痕晒成永久色沉;动则是关节部位适当活动,减少纤维束拉扯。把这四步变成洗澡刷牙一样的习惯,结节也好、增生也罢,都被绑住了手脚,再难兴风作浪。
最后再提醒一点:瘢痕体质不是罪过,早发现苗头、管住嘴迈开手,线上问诊随时戳,大大方方把照片发过去,就不用半夜纠结谁更严重。结节是“闷声小石头”,增生是“带节奏的大块头”,先摁住大块头,小石头自然没机会翻身。
上一篇:瘢痕增生怎么去除最有效
下一篇:返回列表
Related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