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朋友刚被打翻的热水壶烫出水泡那会儿,家长往往又慌又心疼。当急诊处理完毕,真正的难题是接下来几个月的疤痕增生。其实,烫得再严重的部位,只要把握住「黄金干预期」,皮肤都有希望回到接近原样,关键是大人得把护理流程细化到每一天、每一步。
皮肤被开水刺激后,首先出现的是剧痛和红肿,浅二度以上可出现水泡。此刻最该做的是让自来水在创面上细水长流地冲,持续十五分钟左右,用凉水带走残存热量,再用干净纱布轻轻罩住,防止灰尘摩擦。千万别把水泡皮撕掉,它天然就是保护屏障。大概两周后,如果创面已经愈合,表面微微发红但不渗液,就到了开始疤痕管理的节点。
弹力衣或者弹力绷带的选择要量身剪裁,既紧又不勒手麻。小孩长得快,两到三周就得回门诊复查大小,否则衣服松了压力减弱,增生就容易卷土重来。每天除了洗澡,其余时间让孩子穿在身上,早期夜里也不脱。大人趁孩子睡觉涂上超薄一层硅酮凝胶,既防干痒也能降低张力。坚持三到六个月,大多数红印会变软变平,摸上去不再硬邦邦。
疤痕一旦发红发硬,孩子就会觉得刺痛刺痒,小手忍不住抠。长指甲一划,很容易把新生表皮划破,导致二次感染。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:把手指甲修短,再准备一副超薄棉质手套,晚上睡觉时戴上。白天用故事、拼图等游戏转移注意力,痒得受不了时可以用微凉的湿毛巾敷一敷,切忌抓挠。
如果三到四周后,疤痕依旧紫红甚至伴随棱状突起,可以考虑早期干预。本院常用的脉冲染料光能瞄准增生血管,一次治疗十来分钟,小朋友在镇静面罩下很快睡着。做完后表面有点渗血结痂,一周自愈。两个月后复诊,若突起仍高,就补少量软化针,把硬块慢慢变平;药物剂量完全按体重核算,安全可控。
在外用药物层面,硅酮凝胶和医用硅胶贴是妈妈们最容易囤货的。它们要每天用足十二小时以上,中间间隔四小时再补涂。担心粘不牢?可以在硅酮贴外再套弹力袖套。夏天出汗多,揭下来时先用水润湿边缘,避免撕扯皮肤。另外,颜色和气温都会影响药的舒适度,低温保存的凝胶推出来更顺滑。
日晒是疤痕的天敌。特别是面部、颈部这些外露部位,紫外线会让色素聚合,留下深浅不一的咖啡斑。解决方案就是: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尽量在室内活动,出门时戴大檐帽、宽松长袖,外加温和的儿童物理防晒,摆在门口显眼位置,全家一起用才能长期坚持。
疤痕是伤口“胶水”——胶原纤维堆得过于整齐导致的。适量的蛋白质、维生素C、锌可以悄悄帮助胶原重新排列。平日多准备鸡蛋羹、清蒸鱼、土豆泥,既软烂易入口,也富含这些元素。辛辣、腌制小吃就放缓一点,防止血管扩张导致瘢痕发红发热。
创面完全愈合后两周,大人可以用指腹蘸点婴儿润肤油,在疤痕上以画圈方式轻轻推压,每次五到八分钟,每天两次。压的重度以孩子不觉得痛为准,坚持两个月,凸起区会明显变软。按摩完毕再接着抹硅酮贴,顺序别反了,能减少贴片滑脱。
至于游泳课、跆拳道这类激烈运动,只要疤痕颜色变浅、弹性恢复,就可以逐步加入。记得下水前贴防水膜,出池后立刻清水冲洗并补涂保湿乳。每回剧烈运动后观察疤痕是否突然鼓包或颜色加深,如有异常及时线上复诊拍图,本院医生可给出调整方案。
孩子的心理同样需要呵护。脸上、手臂上的疤痕常被同龄伙伴问东问西,容易自卑。父母不妨提前准备小故事:“这是小火龙来亲了你一口,我们要一起把它送回去”。再配合长袖校服、可爱贴纸来分散注意力。当孩子看到疤痕真的淡到快看不见,自信心也会慢慢回来。
从创面闭合到疤痕彻底稳定,一般需要六个月到一年。家长把每天的小步骤做成了习惯,就相当于给孩子争取到一个近似无痕的未来。剩余的细节、抗疤工具型号、弹力衣尺寸,若拿不准,可以直接点击在线咨询,值班医护会随时给出个性化指引。
Related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