剖腹产竖切疤痕通常呈现为从脐下延伸至耻骨上方的线状痕迹,长度约12-20厘米,初期呈红色凸起,伴随瘙痒或硬化,随时间逐渐变淡为白色或灰白色护理需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清洁,术后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,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摄入若出现红肿,渗液或增生,需及时就医,可选用硅胶贴片,激光治疗或药物干预改善。
说起剖腹产,竖切疤痕是很多宝妈绕不开的话题。比起横切口的隐蔽性,竖切疤痕更显眼,从肚脐下方一路延伸到耻骨上方,像条细细的“分割线”。有人觉得它影响美观,有人担心护理麻烦,甚至有人因为疤痕增生反复瘙痒而焦虑。今天咱们就唠唠竖切疤痕的那些事儿,用最实在的话,说最管用的方法。
竖切疤痕的典型特征是“又长又直”,通常从脐下2-3厘米处开始,向下延伸至耻骨联合上方,长度在12-20厘米之间。刚愈合时,疤痕呈红色或暗红色,摸起来有点硬,甚至会凸出皮肤表面,像一条小“肉条”。这是因为手术时切断了腹直肌和皮下组织,身体在修复过程中产生了过多的胶原蛋白,导致疤痕增生。
随着时间推移,疤痕会逐渐变淡,颜色从红色转为白色或灰白色,质地也会变软。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有人半年就淡得几乎看不见,有人两三年还是明显一条线。更让人头疼的是,如果护理不当,疤痕可能变得更宽、更厚,甚至出现瘙痒、刺痛,像小虫子在爬,抓也不是,不抓也不是。
和横切比起来,竖切疤痕的“麻烦”主要来自三点:
护理竖切疤痕,关键是“早干预、少刺激、多修复”。石家庄远大中医皮肤病医院的医生总结了三个阶段的方法,照着做能少走很多弯路。
这个阶段的核心是“保持干燥,避免感染”。每天用医用棉签蘸碘伏轻轻擦拭伤口,换药时动作要轻,别撕扯结痂。如果伤口渗液多,可以用无菌纱布垫在下面,防止黏住衣服。饮食上多吃鸡蛋、鱼肉、西蓝花这些高蛋白食物,促进组织修复,少吃酱油、辣椒,避免色素沉着。
结痂脱落后,疤痕进入增生高发期。这时候可以用医用硅酮敷料(比如美洛岚凝胶),每天涂2次,薄薄一层覆盖在疤痕上,轻轻按摩至吸收。硅酮能形成一层保护膜,减少水分流失,抑制疤痕增生。如果疤痕发红、发硬,可以冷敷10分钟缓解,但别用冰袋直接贴,容易冻伤。
如果疤痕还是明显,可以考虑激光治疗或点阵激光。激光能刺激胶原蛋白重新排列,让疤痕变平、变软。石家庄远大中医皮肤病医院的医生提醒:“激光不是一次见效,通常需要3-5次,每次间隔1个月。”对于特别宽、特别厚的疤痕,也可以咨询手术切除,但术后仍需配合激光或药物巩固效果。
宝妈小李是典型的竖切疤痕“受害者”。生完孩子后,她的疤痕又红又硬,像条小蜈蚣,穿衣服必须盖住。她试过涂维生素E、按摩,但效果不明显。后来在月子中心朋友的推荐下,用了医用硅酮凝胶,每天坚持涂,6支用完,疤痕真的变淡了,离远了基本看不出来。她感慨:“早知道早点用,也不用焦虑这么久。”
说实话,彻底消除竖切疤痕很难,但通过科学护理,能把它“藏”起来。石家庄远大中医皮肤病医院的医生解释:“疤痕是身体修复的痕迹,就像树上的年轮,只能淡化,不能完全消失。”但只要坚持护理,大多数疤痕能变细、变软,颜色接近正常皮肤,穿衣服时几乎看不到。
最后想对宝妈们说:竖切疤痕不是“丑”的标签,它是妈妈勇敢的勋章。与其纠结它长什么样,不如把精力放在护理上,用科学的方法让它变美。毕竟,咱们当妈的,连生孩子这么疼的事都扛过来了,还怕一条小小的疤痕吗?
上一篇:剖腹产疤痕痒怎么回事
下一篇:返回列表
Related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