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朋友拆线后把伤口晾着,结果疤痕越变越宽,其实最该立刻做的是“管住皮肤”。皮肤像橡皮筋,一活动就向外扯,新生的胶原就被拉成一道宽疤,所以咱们要用减张器把两边的皮“拉回来”。挑的时候别光认牌子,先蹲在镜子前给疤痕做个体格检查:颜色发白发亮基本稳定,红得发暗还有点鼓就是还在增生期,增生期的疤痕需要硅胶垫加压加保湿,一条减张器如果只有透明胶没有硅胶片,就等于少了两重保护。
把尺子往伤口旁一摆,每边再多留1—1.5厘米,才是减张器真正的工作区。市场上常见的“小码”往往只有3厘米,看起来省钱,其实贴到肩膀上扭头就崩边,等于白搭。长度够了还得看胶体宽度,1.2厘米以上才能承受大腿、关节这类高张力部位,太窄的一出汗就卷边。
材质方面,pu膜比无纺布更扛水,洗澡时能坚持一整晚不用换;但如果皮肤本来就薄,还是改用柔软的无纺布,撕下来不扯皮。弹性力度很多人凭感觉,其实可以“零点五公斤拉力测试”:把减张器贴在手臂内侧,收缩肌肉时觉得有点紧却不疼就对了,没什么感觉就太松,一跳一跳地疼就是太猛。
拿到手后别急着整条贴,把四个直角剪成圆弧,就像修指甲一样修成“狗骨头”形,边缘受力分散就不容易翘起。贴之前用酒精棉擦一遍,风干三十秒,手不要碰胶面,那点油脂就能让粘性掉一半。撕掉时平行皮肤慢慢拉开,像揭邮票一样,千万别垂直拽,不然可能把新生的上皮又撕开。
换帖的时间看胶水质量,大多数能撑5—7天,如果第二天就卷角,多半是胶体跟皮肤油脂不合,这时不要强留,立刻换掉省得把脏东西带进伤口。后背、肩胛这些够不着的地方,可以请家人帮忙,或者让减张器横着贴,减少抬起手臂的动作。
联合使用也能加buff,比如晾了48小时再用减张器,里面加一层薄薄的水凝胶片,既锁水又降温;凹凸明显的老疤可以白天贴减张器,夜间换成软化膏,让皮肤喘口气。期间要是出现瘙痒、水泡,不是你对胶过敏就是贴得太紧绷,赶紧揭掉让皮肤休息一晚,转天换成低敏版。实在拿不准细节,拍张高清照片在线问医生,比瞎子摸象更靠谱。
Related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