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盖皮肤经常被裤管摩擦,本身又处于关节屈伸点,受伤后肉芽常受牵拉,于是纤维加速增殖,结痂还没老就被撑开,时间一长色素沉淀便盖在表面,留下了显眼的瘢痕。
好多人摔了一跤后发现别的口子悄悄平复,唯独膝盖那一块总鼓着一道“蚯蚓”。其实膝盖自带三大“留疤体质”:第一,皮脂腺稀少,缺少油脂保护,皮肤回弹差;第二,一天到晚弯腿走路,结痂像橡皮筋反复拉;第三,裤脚摩擦+汗水泡软,愈合慢。刚结痂时别用手抠,温水轻轻冲,蘸干水分后抹一点凡士林当封闭,既防干裂也减牵拉,3~5天换一次创可贴,让它在安静环境里长肉。
伤口愈合2周内是“黄金干预期”。每天两次给局部做微型按摩——指尖绕着疤圈轻压30秒,促血液循环,把乱长的胶原纤维理顺;接着涂硅胶贴或软膏,在外头关一道“锁水门”,降低张力,颜色就不易变深。平时抬腿时把膝关节伸直,让疤不受折弯影响。一旦看到突起、发红、痒,可以找线上医生评估,看是否加入弹力套或低能量激光,千万别耽误。
若结痂超过三周还在增厚,八成提示瘢痕体质,可把护膝当第二层皮肤:白天用透气弹力绷带缠两圈,夜里改装成无压款式,既能减少摩擦又不窒息。洗澡选温热偏凉的水,远离香精沐浴露,擦干后立刻抹保湿乳,整夜锁住水分。喜欢运动的人可以把慢跑改成原地骑车,既流汗又避免膝盖前后冲撞。短裤面料也换成纯棉,减少静电和硬线头刮蹭。
红褐色印子半年不褪,其实是色素把伤口“上了锁”。先用含维C或传明酸的外用凝胶点涂,把表层色素慢慢打散;再配合低浓度果酸乳每周两次,让老旧角质先掉光,皮肤才有机会新生。整个流程要温柔,如局部刺痛、脱皮就暂停,让皮肤歇两天。外出记得给膝盖涂防晒霜,紫外线一照,色素又会加深,等于前功尽弃。
万一鼓起来的疙瘩摸起来发硬,提示瘢痕增生进入活跃期。可以先坚持“压迫+保湿+按摩”三板斧,早晚用软尺量厚度,一周记录一次,只要曲线持平就有希望压平。想加快速度,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压力垫片或弱效贴剂,配合温水湿敷舒缓瘙痒。若面积大于指甲盖且持续变硬,线上问诊可把照片发过去,让医生评估下一步方案。
膝盖是“活动达人”,我们把护理分成三阶段:红色阶段(0~2周)防干裂,淡粉阶段(2~6周)控张力,稳定阶段(6周以后)淡色素。每一步都记得保持皮肤弹性,减少二次损伤,才能把那条“蚯蚓”变成一条细线,甚至看不见。
Related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