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术缝合后不久,患者常在指压刀疤处时感到一条或一片“硬芯”,多为皮肤深层纤维增生及瘢痕组织黏连所致;若伴随红肿热痛或逐渐增粗突起,则可能进入增生期日常按揉,温敷,弹力衣压迫可减轻紧绷感;若硬块持续增厚,牵拉限制活动或疼痛,需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进行光电,注射或小切口松解等综合干预,以免错过最佳软化期。
不少病人术后拆线回家,摸着刀口那一道,感觉底下像藏了一根筷子,硬硬的、鼓鼓的,偶尔还会一跳一跳地胀。别慌,先听听咱们从临床角度怎么看待这种情况。人体只要被刀切开,深层筋膜、肌肉、血管都要重新“缝缝补补”,胶原纤维为了把断口拉牢,会拼命增生,这块过度集中的纤维团就是你手指下的硬芯。它在术后4~6周最明显,三个月左右开始慢慢软化,半年到一年步入成熟期,手感也就没那么突兀了。
轻触有条索感、微微高出皮面,颜色粉红或暗红,多数属于生理性瘢痕。若硬结伴红、肿、热、痛甚至面积向外扩张,按压疼得厉害,或者三个月以后反而持续增粗、发紫,就要考虑瘢痕增生甚至瘢痕疙瘩。更少见的是皮下缝线结节、脂肪液化后形成的硬粒,这些通常能被医生通过小超声探头或触诊区别开来。
不要抓挠硬块,也别用指甲去掐、去抠,破坏表皮后反而把炎症引进深层。两周内避免拎重物、用力伸胳膊抻腿,防止伤口被再次拉扯。辛辣饮食、吸烟会让局部毛细血管收缩,延迟胶原重塑,这段时间清淡为主,多补蛋白和维C即可。
若硬块持续超过6个月、主诉疼痛或关节卡顿,可以到石家庄远大中医皮肤病医院做专科评估。通常会让医师面诊结合超声影像判断是否进入瘢痕挛缩期。 常用可选方案:
在刀口确认无渗血、结痂脱落后,可站在镜子前做缓慢关节活动:上肢刀口就举手、外展;下肢就压腿、勾脚尖。每次牵拉到略酸胀停5秒,慢慢放松,15下为一组,每日3组。这样既能预防筋膜粘连,也能让胶原顺着拉应力方向排列,手感自然由“硬条”变“软带”。
如果以前打针或磕破皮就鼓“肉疙瘩”,术前就可和手术医生商量,在缝合完毕即刻贴上硅酮凝胶贴或涂抹硅酮软膏,坚持3~6个月,能把增生概率降一大截。拆线后7天开始加用弹力套,双层屏障更放心。一段时间后若仍出现硬结增厚苗头,提前一个月打一次抑疤针,常能把增生扼杀在萌芽期。
很多病人摸着硬块就叹气,担心一辈子这样。事实上,随着胶原重塑,超过九成的人在一年后会明显软化;剩下少数顽固增生疤,也能借助现代手段“乾坤大挪移”。把注意力放在日常功能锻炼、健康饮食、良好作息上,身体的修复速度往往比你焦虑的速度更快。
上一篇:大学生当兵对疤痕的要求
下一篇:商氏家传外治瘢痕疙瘩的方
Related reading